你愛父母,卻沒辦法和他們獨處?
你愛父母,卻只能靠中間人傳話?
你愛父母,卻只願付出金錢而不願付出時間?
你愛父母,卻對他們的關懷詢問避之唯恐不及?
你愛父母,卻無法忍受他們的嘮叨碎念?
目前分類:心理勵智 (43)
- Feb 20 Mon 2017 15:30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 Jul 22 Fri 2016 13:14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從一個遙遠的故事說起: 一位 美麗的公主 宣布:找到讓人們過得更好的祕密 為招親條件 展開的 探索追尋之旅
覺察自己的感受: 我們常常沉浸在當時的情緒中, 因而迷失了自己.
人生的模式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習慣養成的 ,每天我們在不知不覺按照他的方式過生活, 想要破除這個 因循的模式,
那我們要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模式 ,換上對你有用的信念.
- Jul 13 Wed 2016 13:20
和豬頭,握個手!:化解對別人的成見;與自己的內在和解!
我們無法改變豬頭,但只要改變我們自己的作法和看法,就可以輕鬆和豬頭握個手,甚至偷學豬頭成功的秘訣,與自己的內心和解,創造心想事成的奇蹟!
常嫌棄別人的豬頭,內心到底在想什麼?
一個會不斷挑剔別人的人, 其實內心裡必定有非常不喜歡自己的那一面.
嫌棄別人 和 怨自己 常常是內在投射的一體兩面.
- May 16 Mon 2016 14:43
重新一個人
有一個人會永遠陪著你,那就是,你自己。
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整自已
在幸福的道路上前進,必須放慢腳步,試著完整自己,而不是匆忙追趕,找尋另一個人前來完美你的人生。否則,你會一再錯過、一再失望。
兩個人在一起,能夠長久幸福的秘訣,並不是依靠彼此,而是成全對方。尊重對方以「一個人」的姿態,自由自在地活在婚姻裡,這段關係才會長久。
有些人的生命課題,需要由伴侶砥礪切磋;有些人的靈魂修行,需要靠自己獨力完成。如果,你選擇後者──請千萬不要因為孤獨而自怨自艾,而是要把握單身而自由自在。
- Mar 02 Wed 2016 15:39
幽靈人命救助隊
- Jan 07 Thu 2016 16:22
愛到極致是放手
現在我的生活中, 除了你 ,還有誰能讓我感到怨恨. 不平. 委屈
親愛的, 你是上帝特別為我派來的黑天使,
感恩你, 讓我放下更多, 捨棄更多,
並且不斷看到自己內在的批評 .恐懼和抗拒.
你是我此刻生命中最清晰的鏡子, 讓我無所遁形. 謝謝你!
- Oct 05 Mon 2015 10:11
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
- Mar 03 Tue 2015 13:36
這就是我來到這世界的理由 Love Anthony
《這就是我來到這世界的理由》是一本以兩對離婚夫妻圍繞自閉症男孩安東尼所發展的精彩小說,作者讓安東尼以書中書的方式發聲,描述自閉症是他來到這個世界與人互動的工具。自閉症患者很難與別人眼神接觸、交談、參與活動或發展人際關係,雖然安東尼活在自己的執著裡,但他覺得很快樂,不覺得自己遭到剝奪。
是一個愛的故事:親子之愛、夫妻之愛,以及我們對自己的愛的動人小說
「大部分人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大部分人從來不會敞開心懷、全心全意去愛。他們只愛到某種程度,他們只勉強應付。………愛我的全部,需要的是你的成長。雖然你心痛、失望,雖然你恐懼、挫折、哀傷,雖然我沒辦法回報你,但你還是愛我。」
我來到這世界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而自閉症就是我的工具。
- Mar 02 Mon 2015 17:24
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文中作者傾聽臨終病人的心聲過程,給我很大的衝擊!
儘管每個臨終病人的生命故事各不相同, 但從生命的終點回顧自己的生命,佔據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多時間,讓我們汲汲營營的外在價值---財富.名氣.權勢.維護我們的驕傲.尊嚴...等等,從生命終點來看,竟然變成無足輕重.
反而他們最重要關心的是內在價值---放心不下的是來不及跟親人好好相處,到底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做了什麼貢獻,還是浪費了時間......
這一次,侯文詠要邀請我們,
用這個問題開啟一場與自己內在對話的旅程。
- Feb 16 Mon 2015 16:01
無條件信任的力量:來自非洲的九頭母牛
故事是主角面臨了工作和生活最大的瓶頸時,突然接獲一封來自多年好友的郵件,而這封E-mail裡講述的有關九頭母牛的故事,卻這樣真真實實地改變了他的人生。
成功的人總是習慣性地先付出,不期待任何回報。就像有些人總是會先向人打招呼,有些人總會在別人提出要求之前找出該做的事。九頭母牛是每個人都能夠給予的而且給予超過對方期待的價值時,他自然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價值.
於是主角一點一滴地發覺這個秘密,所有的事情從自己出發是最重要的
- Sep 20 Sat 2014 23:29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
你是否曾想過,與你有過最大衝突或曾讓你痛苦難過的人,其實是你最愛的靈魂家人,受你之託,此生來扮演你生命中的黑天使,協助你成長?
只有最勇敢的人,才會在出生前就同意要去面對並療癒靈魂的傷口。
- May 08 Thu 2014 15:47
把好運吸過來-突破現狀的吸引力法則
要成事就得先用感覺把自己的願望化成真實.
你知道當我們感到意興高昂、充滿喜悅與感激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便發出高頻振波,而高頻振波可以吸引到好的東西嗎?反之,當我們感到消沉、沮喪又失望的時候,我們所發出的低頻振波便只能吸引來一長串的倒楣事。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突破現狀的四個步驟:
- Apr 18 Fri 2014 14:50
中年的叛逆
一個人的生活是苦.是樂,他想要煩惱孩是平安,全都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若是想要依賴旁人或外在的事物來滿足自己,到了人生盡頭,就會發現自己什麼也抓不住.
每個人現在所佔的位置,是我們在人生中不斷選擇的結果.
許多老年人如今所感受到的無奈與悲哀,並不只專屬"老年"而是過去人生中(沒有面對的課題)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不要干涉我!」和「我要自己做主!」的聲音,所以,「叛逆」行為並不只是發生在青少年的身上,不論年齡大小、是男是女,個性是強悍還是溫柔,每個人「想要成為自己」的欲望都還是非常強烈的。
- Apr 14 Mon 2014 14:53
慢生活
- Apr 02 Wed 2014 16:52
心靈突破60問
在多年的演講和授課經驗中,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與國際知名療癒師洛伊
他們從數萬名讀者的來信,以及工作坊和座談會聽眾的提問中,精選出60個最具代表性、眾人最關心的問題,涉及的層面包括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金錢、工作、情緒、健康、靈修、災難,甚至死亡。兩人分別從東西方不同的觀點和男女性不同的視角提出深刻而精妙的解答,完成了這一部心靈成長隨身指南,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追尋已久的答案。
情緒——逃離負面思維的陷阱
如何處理憤怒的情緒?
- Mar 12 Wed 2014 16:28
人是會動的樹,都有看不見的根
人是會動的樹,都有看不見的根:我們以為來自外界的影響,往往是源於內在看不見的心境變化
人,就是會走動的樹。我們的行為與情緒,就是樹上的葉子,表面上它們總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或喜或悲,或煩惱或痛苦,但是真正給予它們養分,使這些情緒與行為得以持續的,卻是這棵樹的根,也就是我們的內心。
所有困惑的人,最終都得面對自我的內心,如果不能從心上產生改變,那麼困惑依舊是困惑,問題仍然是問題。當人們明白自己能夠改變,也唯有自己可以改變的時候,我們對人生的疑問,才能給出完滿的解答。
- Jan 10 Fri 2014 11:31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
作者在書中赤裸揭露二十世代的諸多迷思:
*能夠幫助我們改善人生的貴人,為何不是最親密的朋友,反而是那些不太熟的人?
*為什麼同居不是測試感情的最好方法?
*為何二十幾歲是大腦賦予我們改造自己的最佳良機?
*如何在茫茫大海般的眾多選擇中,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志業?
- Dec 15 Sun 2013 09:41
深層溝通與靈魂對話
去醫院看病時,很少醫生會問:「告訴我,最近你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告訴我,你心中有什麼罣礙?」醫生不會問這種事,他只會問你:「哪裡不舒服?哪裡痛?多久了?」
不到五分鐘吧,就開了一堆藥給你。而我們也只能信任醫師的專業了,但是到底醫生有沒有真正了解病人?我想大部分的醫生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病人的情緒、內心狀態,很多醫生是連問都不想問的。
- Nov 29 Fri 2013 13:40
愛上自己的不完美
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
如果放下老公外遇的問題,孩子的學習問題.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在事業方面的掙扎.工作的不順利等,
你是否會覺得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對抗的目標,人生變得沒有意義?
- Oct 29 Tue 2013 17:07
回家:賴佩霞20年修行告白
人生的邏輯很簡單,就三階段:生、活著、死。只是生、死就一瞬間,活著卻折磨人一輩子,因此你要過怎樣的生活,讓自己不受折磨,是自己的選擇與決定,與任何人無關,不要怪罪任何人,因為,這就人生。
本書對佩霞多年來的學習、蛻變、及與母親、生父、前夫關係的演變,有詳細及生動的描述。
清理對生父和母親的情緒,抽絲剝繭地清理又清理,而由愛恨交織,逐漸演化為愛與感恩